下巴爱脱臼医学上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如关节结构薄弱、过度张嘴等。这些因素涉及生理结构的异常、日常行为习惯以及疾病影响,干扰了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稳定性,使得下巴容易脱离正常位置。
1、关节结构薄弱:部分人天生颞下颌关节窝较浅,关节结节形态异常,关节囊和韧带松弛,这使得关节的稳定性先天不足。在进行正常的下颌运动,如大张口、打哈欠时,下巴就容易脱出关节窝,导致脱臼。
2、过度张嘴:频繁进行大张口动作,如长时间大声唱歌、大笑、长时间咀嚼口香糖等,会使颞下颌关节反复过度运动。这会逐渐拉长关节囊和韧带,使其弹性下降,关节的固定作用减弱,增加脱臼的可能性。
3、外伤:下巴遭受外力撞击,如跌倒时下巴着地、面部受到击打等,强大的外力可能直接破坏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结构,损伤关节囊和韧带,导致关节的稳定性受损,后续容易出现习惯性脱臼。
4、关节炎症:颞下颌关节炎发生时,炎症会侵袭关节软骨、滑膜等组织,使关节结构遭到破坏,关节面变得不平整,不仅会引起疼痛,还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,使关节更易脱位,且炎症还会阻碍受损组织的修复。
5、神经系统疾病:某些神经系统疾病,如脑瘫、帕金森病等,会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控制。下颌周围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受到干扰,无法有效维持颞下颌关节的正常位置,从而导致下巴容易脱臼,且这类脱臼往往难以自行恢复。
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张嘴,打哈欠时可用手托住下巴,减少下巴受外力撞击的风险,积极治疗关节炎症。若本身存在神经系统疾病,需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。一旦发生脱臼,应及时就医复位,防止发展为习惯性脱臼。
下巴爱脱臼如何治疗
手法复位:下巴脱臼发生时,应尽快就医进行手法复位。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,通过专业手法,精准调整下颌关节位置,使其恢复正常解剖结构。复位过程中,患者需放松配合,复位后短时间内避免过度张口,让关节有时间稳定。固定制动:复位后,常需固定下颌。一般使用绷带或颌托固定,限制下颌活动,时间通常持续2-3周。这期间能让受损的关节囊、韧带等组织修复愈合,降低再次脱臼风险,固定期间要严格按医嘱佩戴。康复训练:固定期结束后,进行康复训练。先从简单的闭口、张口练习开始,幅度逐渐增大,锻炼咀嚼肌力量,增强关节稳定性。并注意日常习惯,避免咬硬物、长时间大张口,防止脱臼复发。